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!御龙小说网手机版

小说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171节(1 / 2)
  • 手机阅读本书

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171节(1 / 2)

  处理过陈瑄之事后,朱允炆又翻看了几份奏章,不痛不痒,并没有多少大事。

  打开一份奏章,仔细一看,朱允炆不禁一笑。

  杨士奇在国子监干得不错,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,便完成了各类学科的重新编排,在经史子集课程之外,分设了数学、商学、农学、地志天文学、兵学、医学等。

  为了避免监生压力过大,精力分散,主课业仅仅包含了四书五经与数学,但无论是谁,想要从国子监肄业,都必须兼修两门杂学。

  杨士奇还天才地提出了一个构想,将国子监六堂改设为下三堂、上三堂。

  下三堂,修三年,理解四书五经,初步掌握数学、两科杂学。

  上三堂,修三年,深解四书五经,掌握更高数学,精研两门杂学。

  杨士奇的提议正合朱允炆的心意,京师初等学院是小学,府州县学是中学,国子监是大学。

  可在京师之中,它没府州县学,只有国子监……

  所以,京师初等学院的出路,只能在国子监身上想办法。

  小学直接升大学是不合适的,而杨士奇提出的下三堂,在朱允炆看来,便是中学一级的存在,嗯,国子监附中。

  朱允炆发现杨士奇这个在江湖上飘过的,与其他国子监祭酒明显不一样。

  无论是洪武时期的国子监祭酒宋讷,还是张显宗,亦或是后来的程师周,他们对国子监的管理,那就是循规蹈矩,虽有革新,但总逃不出抓纪律、抓典型,真正体制上的变革,没有出现过。

  当然,也不能全怪他们,太祖时间,还也轮不到他们改制……

  杨士奇的奏折最后,内阁解缙的批示是:善。

  朱允炆微微点头,在革新国子监这一点上,解缙并不固执,于是提笔写道:“极善,准了!”

第二百零九章 心肺复苏救人(一更)

  东水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孙权时期,是古秦淮河流的枢纽。

  十里秦淮的“龙头”,便是东水关。

  朱元璋时期,为了控制秦淮河水位,将东水关作了改进。整个东水关为砖石结构,设置有上、中、下三层,每一层均有十一个“券”。

  这里的“券”,并不是买东西的优惠券,而是大家经常看到的“偃月洞”,类似于桥洞。

  最下面一层“偃月洞”设置有水闸,可通过水闸大小来调节秦淮河水位,上面两层,则是藏兵洞,外面设置有铁栅栏,以加强防御。

  东水关是进出京师的水道要地,繁华已久,无数船只停留此处,鳞次栉比,铺满河面。

  渡口处。

  一艘中型河船靠岸,两位年过四十,背着木匣的中年人下船上岸。

  左侧之人身材中等,略有些发福,面目和蔼,短小胡子,嘴角右侧长着一颗黑痣。右侧之人身材修长,偏瘦,每说几句话,总习惯性地捋下长胡子。

  “郁兄,这便是京师金陵了啊。”

  匡愚捋着长胡须,眼神中带着几分期许。

  郁震抬手拍了拍并不明显的肚腩,看着雄伟、繁华的东水关,赞道:“看来破败已成过去,如今这世道,日益昌盛,此乃国之大幸。”

  “哈哈,是极。不过灾民在何处,为何我没有看到?”

  匡愚张望着,眼前似乎只有商贾、士民,并未见有破落之人。

  “那里是商贾要地,也是官府码头,你看那里如何能有收获,匡兄,前面看不到的时候,就该回头了。”

  郁震颇有深意地说着,然后转过身去。

  匡愚也转身看去,只见河流对岸不远,是密密麻麻的单薄屋舍,数十缕炊烟袅袅而动,无数百姓正在官吏的引导之下,安置到屋舍之中。

  “看如此多房舍,少说也有上万人吧。”

  匡愚眉头浮出忧虑。

  郁震微微点头,道:“匡兄,此时还想直接去国子监报备?”

  匡愚摇了摇头,看向不远处的通济桥,道:“虽然我等受杨祭酒邀请,至国子监授课业医术,然灾民在前,我等若是不为,岂不是连医者仁心都失了?如此的话,有负医者之名,走,我们去看看。”

  郁震欣然答应。

  通过通济桥,便至了对岸。

  这里名为扇骨台,看似很好听的名字,实则算是困顿之地,这里的百姓以制作扇子为生,平日里生活算不得好。

  加之这里不挨着城,周围缺乏遮蔽树木,夏日暴晒炎热,冬日大风凛冽。

  若不是灾民入京师,扇骨台也只是荒凉之地,隔着对岸的繁华,隐藏在黑暗之中。

  可随着无数灾民进驻,扇骨台的烟火气逐渐升腾,一些小商小贩也瞄准机会,将铺子开在了周围,不过多以餐点、布匹为主。

  郁震、匡愚走入一个屋舍之中,打量了下房间,虽是简陋,好在有个床榻,风雨吹不进来,加上空间还算是大,住三四个人并不觉拥挤。

  “可有人身体不适?我们二人乃是郎中。”

  匡愚询问道。

  “我们这边没有大碍,倒是铁牛家的孩子吐得很厉害,两位神医可以去看看吗?”

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
查看目录